首页 资讯 正文

文博会上,有哪些好玩的“人”?

体育正文 168 0

文博会上,有哪些好玩的“人”?

文博会上,有哪些好玩的“人”?

初夏,走进(zǒujìn)“候鸟哨所” 五月,春天(chūntiān)作别大地,初夏悄然而至。 在这个充溢(chōngyì)着阳光与花香的时节,驻守高原和极寒地域的边防哨所纷纷迎来了开山季和开江(kāijiāng)季,一些(yīxiē)临时点位、季节性哨所,迎来了一年(yīnián)中的首批驻哨官兵。边防战士一年一次到季节性哨所驻防(zhùfáng)与回撤的经历,就如同候鸟每年在南北方之间迁徙,在他们心中,季节性哨所因此有了一个诗意而形象的名字——“候鸟哨所”。 这个初夏,一批批边防官兵陆续踏上前往“候鸟哨所”驻防的路。在这条路上,他们(tāmen)见证了时光(shíguāng)的变迁、季节(jìjié)的更替,也用奉献与担当践行着始终不变的戍边使命。 遥远东极,第一次上哨的(de)新兵,在温暖的朝阳中感知青春的光芒与力量;苍茫戈壁,老兵(lǎobīng)再(zài)一次进驻哨所,升起国旗的那一刻,他们仿佛沙漠深处一簇不灭的火炬;雪域高原,官兵们越高山、蹚冰河、巡界碑,用双脚(shuāngjiǎo)丈量祖国的山川大地。 哨位即是战位。在绿意盎然的初夏,让我们走进这些“候鸟(hòuniǎo)哨所”,感受他们是如何以更加饱满的热忱和更加坚定的信念(xìnniàn),为祖国和人民守好每一寸(měiyīcùn)边防线,走实每一步巡逻路。 初夏,中蒙边境的阿尔泰山深处,水草丰美(fēngměi),山林如画。 每年5月份,北疆大地冰雪消融之时,新疆军区某团可可托海边防连官兵都(dōu)会进驻哈亚尔哨所。穿过宁静的(de)山谷(shāngǔ),行于古老的牧道,他们像候鸟一般抵达这个哨点。 到了九、十月份,大家(dàjiā)会在大雪封山之前撤离(chèlí)深山密林,等待来年再次驻防。 “候鸟哨所”的巡逻道路大多为崎岖山路,乘马巡逻依然是最主要的巡逻方式,这是出发前哨(qiánshào)所官兵整理马鞍(mǎān)。 尽管身处季节性哨所(shàosuǒ),官兵每天清晨都会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。 哈亚尔哨所官兵乘马(chéngmǎ)巡逻。 遥远东极,迎着(yíngzhe)第一缕阳光站哨 ■解放军报记者 杜 娟 吴安宁(ānníng) 东极哨所(shàosuǒ)官兵在巡逻。李宝成 摄 随着初夏的到来,祖国最东端的黑瞎子岛上,杨柳和灌木(guànmù)的青色渐渐浓郁(nóngyù)。 记者来到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东极哨所,气温已回升到10摄氏度左右。风吹到身上(shēnshàng),感到快意的同时(tóngshí)还稍有一丝(yīsī)清冷。列兵阮承凯告诉记者,前不久,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先后迎来了(le)开江季,岛上的一处季节性哨点,也迎来了首批驻哨的战友。 站在这个哨点的(de)观察哨位上,望着徐徐流淌的江水,阮承凯说,大家格外期待这短暂的初夏。说话间他的笑容分外(fènwài)灿烂,仿佛这温暖是(shì)经历了颇多曲折,摆脱了冰雪的束缚,才得以来到官兵面前。 江面上升起的一轮朝阳融化了战士心中的冰雪。去年底,阮承凯乘坐火车一路北上(běishàng):“从南到北,火车开(kāi)了3天,窗外的景色(jǐngsè)从满目葱茏变成冰天雪地,我好像从夏天渐渐走进了冬天。” “当兵之前,从没到过这么远的(de)地方。”最初,岛上陌生的环境让下连后的阮承凯内心有些不安。这位来自福建(fújiàn)的小伙从未见过冰封的江面,更没有体验(tǐyàn)过冷到足以让睫毛结霜的天气。 与2008年建哨之初相比,东极哨所如今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不少,用水(yòngshuǐ)、取暖(qǔnuǎn)、防洪等条件都有新变化,但驻哨官兵依然要面临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(zìránhuánjìng)。 官兵所在的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。冬天,开阔的江面让(ràng)冷风得以长驱直入,丰富的水汽更带来厚厚的降雪。大家要一层层套上(tàoshàng)衬衣、绒衣、棉衣和巡逻(xúnluó)服,来抵御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(yánhán)。 “刚来的那(nà)段时间,岛上不刮大风的日子(rìzi),伸出十指就能数得清。在室外待上几分钟时间,嘴唇就没了知觉,鼻腔(bíqiāng)像被冻住了似的。”阮承凯描述着他对寒冷的切身体会。 随着初夏悄然来临,前些日子,阮承凯跟随战友抵达某临时哨点驻防。在(zài)这里,他迎来了下连后的第一次(dìyīcì)执勤站哨。 “日出东方太壮观了!”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(chuāntòu)云层,金色浸润(jìnrùn)了眼前的一切,阮承凯(ruǎnchéngkǎi)感到生命(shēngmìng)在和山河一起闪光。沐浴着初夏的微风,阮承凯的内心仿佛被那一刻的温暖融化,他突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:“不是谁的青春都有机会守卫祖国东极。” “虽然以后还会有(yǒu)更多的战友来到这里,但‘600号东极卫士(wèishì)’永远是我,连队不会忘记(wàngjì),我也不会忘记!”说出这番话时,阮承凯眼里满是自豪,“600”将是他一生铭记的数字。 阮承凯庆幸(qìngxìng)自己在(zài)20多岁的年纪,便理解了坚守的意义:“当个人和祖国如此紧密地相连,我感觉每天都活得很充实。” 从繁华都市到遥远小岛,阮承凯的脚步不再有徘徊,而是(shì)在人生路上踏出(tàchū)了(le)自己节奏。与校园生活不同,军营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,阮承凯不断打磨着(zhe)自己。变化一点点发生,从下连时3公里跑仅是及格到体能成绩突飞猛进,阮承凯的眼神渐渐有了神采。 “我(wǒ)第一次站上(zhànshàng)哨位时,也是在如今这样的天气里。”上等兵施冉旭说。去年3月,一直想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的施冉旭如愿来到了(le)边防部队。 几个月后(hòu),施冉旭跟随班长前往某哨点驻防。一次下哨后,他和班长交流起自己的想法。身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的他为自己定下目标——代表连队参加上级比武:“虽然我曾经学习体育专业,但是(dànshì)连队里厉害的战友(zhànyǒu)太多了,必须下苦功夫才能(cáinéng)获得比武资格。” “这块石头是(shì)我那年在这个(zhègè)哨点捡到的,送给你。”班长将一块彩石放到了他的手心,鼓励他坚持下去。那天微风中带着的温暖(wēnnuǎn)和力量,施冉旭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忘记。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,临时哨点的(de)训练更多在(zài)室外开展。即便各项课目考核成绩优秀(yōuxiù),施冉旭依然(yīrán)积极参加每晚的体能加练。“我把班长给我的石头带在身边,期待着下次比武能取得好成绩,这块石头见证了班长的拼搏经历,也将成为我的‘幸运石’。”他说。 采访结束,记者离开东极哨所时(shí)已是深夜。车行渐远,这座小小的哨所也渐渐要隐没在(zài)夜色中,化作小小的光点,与满天星斗一同缀在夜幕之中(zhīzhōng)。就像连歌里唱的那样:“每当星星月亮(yuèliàng)悄悄地隐没,那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……”再过几个小时,哨所官兵将又(yòu)一次迎来初夏的朝阳。 苍茫戈壁,那簇(nàcù)圣火仍在燃烧 ■贾彦博 解放军报特约(tèyuē)通讯员 王梦缘 初夏来临,巴丹吉林沙漠的风刮得更(gèng)猛烈了。 荒漠深处,驻守着新疆军区某团某哨(shào)所。该哨所为季节性哨所,每年(měinián)天气转暖的时节,一部分官兵将在这里驻哨。前段时间,一级上(shàng)士邵佐又一次随新一批上哨官兵进驻该哨所。 哨所(shàosuǒ)位于寸草不生的戈壁,没有水源。邵佐来到哨所的第一件事,就是(jiùshì)驾驶水车前往距离哨所十几公里的取水点,这也是作为驾驶员的邵佐之后(zhīhòu)每周都要做的一件事。 戈壁上布满(bùmǎn)砾石,从远处看去,黑乎乎一片(yīpiàn),战士们称之为“黑戈壁”。这里的道路异常颠簸,是名副其实的“搓板路”,邵佐经常(jīngcháng)行驶的线路十分危险:“我们都是顺着之前留下的车辙印走。” 在戈壁上(shàng)驾驶吨位较大的(de)运水车并不容易,年轻的驾驶员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老班长陪同,已经当了12年驾驶员的邵佐谈起第一次(dìyīcì)行经这个路段,依然记忆深刻。 那次驾车去取水,邵佐(shàozuǒ)有些晕车。运水车在“搓板路”上剧烈晃动着,双手把住方向盘都成了难事。随之而来的,是心脏的狂跳以及大脑(dànǎo)的胀痛。还没走出去一半车程,车辆便换了跟随的老(lǎo)班长驾驶。 如今的邵佐(shàozuǒ)早已(zǎoyǐ)对(duì)这条路线十分熟悉,他说:“车辆陷入砂石或是(shì)积雪中无法动弹的情况时有发生,但遇到危险不要慌张,稳住心态是最关键的。”这些年,邵佐总结出不少驾车窍门,他总会随车携带各式各样的修理工具,遇到突发意外情况总能化险为夷。 正如邵佐所说,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驾驶员必须练就的能力——这条路上还有(háiyǒu)十几个“黑风口”等待着他们,在一些(yīxiē)崎岖地带的“黑风口”,天空还会下起(qǐ)“沙石雨”。因而每过一个“黑风口”,就像是闯过(chuǎngguò)一道关卡。 中午时分,邵佐驾驶运(yùn)水车回到了哨所。官兵们出门迎接,一起将运水车里的水装进哨所的大水箱(shuǐxiāng)。 从哨所出发到达某界碑,官兵徒步需要近4个小时。每次前出巡逻,邵佐(shàozuǒ)都(dōu)会提醒大家跟紧(jǐn)队伍。一些初次参加巡逻任务的新兵兴奋不已,有时顾不上(shàng)老班长的叮嘱,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,结果不留神一脚踩空(kōng),整个人摔在山坡上。戈壁上的砾石格外锋利,每次出发前,邵佐都会提醒战友们戴好手套。 驻守“候鸟哨所”,单调的生活是官兵们(guānbīngmen)需要应对的另一个“敌人(dírén)”。官兵们每天喝的井水带着咸涩的味道(wèidào),训练场设在不远处的山坡上,器材只有几个单双杠。 这一次上哨任务下达时,上等兵谭观成主动申请参加。他向指导员(zhǐdǎoyuán)保证,一定能耐得住孤单(gūdān)和寂寞。 谭观成喜欢画画,闲暇时间不时拿着画板捕捉精彩的瞬间(shùnjiān)。戈壁上留下的车辙,被石头划破(huàpò)的手掌,随风漫卷的沙尘……支撑谭观成拿起画笔的信念只有一个:将来不管走到(dào)哪里(nǎlǐ),都要记住驻守哨所的日子。 每年(měinián)新兵下连,连队会组织大家观看电影《天边有一簇(yīcù)圣火》。该边防连的官兵是电影人物的原型之一,影片讲述了一群驻扎在祖国(zǔguó)大漠深处的官兵坚守边防的故事。 这部电影,谭观成看了两遍,入伍多年的(de)邵佐则已记不清看过多少(duōshǎo)遍。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(lǎobīng),大家观看时总是那样专注,影片中边防官兵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让大家感同身受。 每天清晨,哨所官兵都(dōu)会举行升旗仪式。大家觉得,那鲜艳(xiānyàn)的五星红旗(wǔxīnghóngqí)就像是一簇燃烧在天边的火炬,照亮了沙漠哨所的每一个角落,也照亮了每一名官兵的心灵。 (来源:中国(zhōngguó)军网-解放军报)
文博会上,有哪些好玩的“人”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